过年期间 别让肠胃闹脾气
日期:2015-12-01 21:42:45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核心提示: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每年春节,都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其中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过年期间,别让你的肠胃跟你闹脾气。
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团圆迎新春。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每年春节,都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其中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春节期间到底该如何正确呵护肠道,不让它们闹脾气。
春运旅途,带上止泻药
春节来临,人们匆匆忙忙不远千里赶回家里,就为能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和家人团聚。据预测,今年全国将有超过36亿人次通过各类交通工具完成大“迁徙”,比上年增加2亿人次。春运期间,北京西站预计发送旅客504万人,将迎来建站以来最高峰客流。有外国媒体称,春运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临时性人口迁徙。
春节路上,健康安全是亲人们对远方游子最大的期盼。但由于旅途舟车劳累、车厢人多拥挤空气不畅、南北气候差异等多
种原因,旅途中患病几率比平时大大增加,胃肠疾病、腰颈疼痛、心脑血管病等“春运病”,往往在春运高峰期出现。专家指出,拉肚子是春运路上最容易困扰大家的疾病。这主要是因为旅途中饮食随意,清洁条件差,还有的乘客一上车就不停地吃零食,影响肠胃正常消化,导致急性腹痛腹泻。对此,专家提示,路上饮食原则应清淡可口,易消化吸收,不要在小摊贩处购买食物,以免吃到不卫生的食物引起中毒。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到餐车内就餐。所带的食物以易消化的和低脂的为主,如水果、山楂制品等。方便面在旅途中偶尔食用可以,但不要把它当作正餐,此外,火腿肠和罐头食品要尽量少食。可以带些煮鸡蛋、牛奶、牛肉干为身体“加把劲儿”。因为手上存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若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很容易传染上疾病,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所以,若要在车厢内进食,最好用准备好的酒精棉球或消毒湿纸巾将手擦干净、晾干。此外,出发前最好带上止泻药,例如思密达,以备不时之需。因水土不服出现腹泻问题,也可以服用思密达,帮助增强肠道免疫机能。
推杯换盏,小心伤肠胃
假期里亲人朋友团聚,把酒言欢间,常常会感慨“酒逢知己千杯少”。中国人无酒不成筵席,马年春节七天长假之中,喝酒成了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项。
早在2012年,搜狐网一项关于“春节期间全国喝酒量”的调查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最喜欢喝酒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山西、安徽、上海与天津。“最能喝酒的省市”第一名则为重庆,人均饮酒量中,每日饮酒中所含纯酒精数为244.6毫升,相当于每天喝1斤1两45度白酒或10瓶600毫升装啤酒。其次分别为浙江、内蒙古、湖南、北京、新疆、安徽、上海、陕西、甘肃。从年龄上来看,26—35岁的酒友所占比例最大,为48.8%;36~45岁酒友占28%;18~25岁酒友占23.08%。
与春节全国各地愈演愈烈的酒风相对应的是,因饮酒引发各种疾病的人数迅速增加。据消化科专家介绍,酒精会对食管黏膜、胃黏膜和肠黏膜产生化学性灼伤,导致肠功能紊乱、胃出血、胃炎等,还会增加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等的风险。此外,冷热刺激,高浓度的酒精和高脂肪食物一起,会破坏胃肠道表面的黏液保护层,让人容易患上慢性肠胃炎,引起急性腹痛腹泻。
专家建议,节日期间,注意要少喝酒,尤其少饮烈度酒,小酌低度酒或果酒,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助于活跃气氛。也可以喝些酸奶和茶水代替酒水。值得提醒的是,男性每天酒精摄取量不应超过4个单位,女性不应超过3个单位。可用酒瓶上标示的酒精浓度(只取数字)×所喝的分量(以公升计)计算单位。如酒精浓度为42%的北京二锅头,要想每天酒精摄取量不超过4个单位,所喝分量就不能超过0.095公升,即15毫升的小酒杯,别超过7杯。如果因为喝酒引起肠胃不适,要及时停止饮酒,喝一些粥。出现腹泻可立即服用思密达止泻药,情况紧急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