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成立于1951年,是广东省科技兴医“五个一”工程重点专科,我院的重点学科,文革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点及硕士点,在省内和国内都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是广东省骨科主任委员单位。我科奠基者为何天骐教授,现任骨科主任是沈慧勇教授。全科现有在职正教授、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2名,技师1名。其中13名具有博士学位,7名具有硕士学位,在职博士4名。12人曾赴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培训。有8名教授获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各学组全国委员。
骨科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促进专科发展,2008年5月1日起,骨科下设三个亚专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和创伤骨科。骨科运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和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技术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最早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单位,脊柱畸形的三维矫正、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关节镜下前后叉韧带的重建技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居国内先进水平。我科目前承担着4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转BDNF基因修饰OEC对大鼠脊髓Nogo表达的影响,汉族人椎间盘退变易感基因的相关研究、MSC与OEC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人工椎间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巨噬细胞在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组织工程化软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骨治疗软骨缺损等。人工腰椎间盘的设计、颈椎弓根内固定定位系统的设计、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新型脊髓打击器、髋臼杯植入定位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有多项研究获国家教委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骨肿瘤临床病理研究获1988年国家教委二等奖,选择性肌支神经转位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二等奖,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获1992年国家教委一等奖,应用新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和推广获1998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新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脊髓损伤防治的系列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2008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10年以来共发表医学论文逾300篇,其中国际杂志7篇,国内核心杂志150多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0本。
本专科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国际交流频繁,技术信息资源丰富。我科多次主办国际骨科研讨会,有 1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我科的客座教授。广东省脊柱脊髓科研中心、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等省、校级科研机构挂靠我院我科成立。
我科将团结一致,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承中山先生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为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7日
星期三
5月8日
星期四
5月9日
星期五
5月10日
星期六
5月9日
星期五
5月10日
星期六
5月11日
星期日
5月12日
星期一
5月13日
星期二